多年以来,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推进“五医联动”改革,逐步构建起“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乡、村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初步实现了“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医生受鼓舞、政府得民心”的改革目标。
长垣市医疗健康总医院运行以来,县域内住院人次、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2年县域内就诊率为97.33%;2022年总诊疗量为7574533人次,基层诊疗量(含村卫生室)量为4938595人次,基层就诊率为65.2%;二级及以上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为42.72%;县外转诊比同期减少2152例,节约医保基金约4304万元。药品耗材支出成本节省1600万元,其中,药品节省1050万元,耗材节省550万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出国家平均水平1.38%。 高位推进,规范完善运转机制 长垣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推进“五医联动”改革,由市委、市政府主导,市主要领导负总责,多部门协同推进,建立市人民医院牵头,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19家乡镇街道卫生院、宏力医院等12家民营医院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长垣市医疗健康总医院。 ♦ 规范内部运行管理。制定医共体章程,明确医共体及其成员单位的职能定位,总医院内设立“一办六部”,即:党政办公室、运营管理部、健康促进部、中医药服务部、信息化服务部、医保管理部、财务审计部。总医院定期召开“一办六部”全体人员会议,工作人员和业务已全部到位。总医院各部室起草相关文件、制度,“一办六部”在市卫健委及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推行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信息等统一管理。 ♦ 细化规范各项工作流程。为保障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高质量推进,先后制定出台了《长垣市医疗健康总医院区域业务协同管理办法及流程》《长垣市医疗健康总医院业务协同绩效分配方案》《长垣市医疗健康总医院县域内双向转诊管理办法及流程》《长垣市医疗健康总医院财务审计相关文件的通知》等70余项配套文件,为总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长垣市总医院按照“紧密融合、错位发展”原则,力促“县强、乡活、村稳”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善基层急救网络。县级医院成功创建心血管、脑血管、眼科、骨科、妇科、儿科、肾病糖尿病科、骨伤科、康复科9个河南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成功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急诊急救中心,并在乡镇建设了卒中、胸痛、创伤中心基层救治单元,打造县城15分钟、乡村30分钟急救圈,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以牵头医院为主组建专家团队,对基层医疗单位实施对口业务帮扶,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对乡镇卫生院开展业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等多种帮扶措施,改善基层就医环境,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 ♦ 打造县、乡中医服务体系。县级强化“国医堂”建设,门诊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区”,各病区增设“中医治疗室”,打造提升中医特色专科建设,统领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乡镇推进“中医馆”提质升级,加强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定期对各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工作进行督导,推进乡镇“中医馆”提质升级。定期对各医疗机构中医诊疗人次占比、中药(包括中成药)占比、中药饮片(包括中药颗粒)占比、中医非药物治疗占比的统计。截至2022年12月份,与2021年同期相比,县域基层中医药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44%。 信息助力,分级诊疗满民需 长垣市总医院前瞻性铺设信息“一张网”,联乡通村,并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业务相衔接,建设成集数据汇集、数据清洗、数据标化、数据建模、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功能为一体的医疗大数据平台,先后打造远程影像、远程检验、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远程心电、消毒供应以及院前急救七大资源共享中心,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患者在乡村即可享受县级乃至国家级专家的诊断、诊治服务。 长垣市总医院出台《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建立数据资源中心,包含电子病历库、健康档案库、全员人口库、基础资源库4个数据库。完成六大中心与医共体信息平台对接,确保信息协同、共享、安全。完善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检验、远程病理、消毒供应等业务系统功能,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统计远程检验、远程病理、消毒供应、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等信息系统的使用数据,为医共体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市卫健委全民健康服务平台实施的基础上,制定《长垣市医疗健康总医院关于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分期推进实施。统筹建设医共体信息管理平台,包括医共体平台、医疗监管、公卫监管和七大远程共享中心等九大模块,充分实现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全面推进医共体资源调配、业务经营、质量评价、财务分析、效率服务运营相关能力。 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开展总医院业务协作。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检验、远程病理、远程影像、远程心电、消毒供应等信息系统,实现总医院七大业务的统一运营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市级专家的诊治,提高了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 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暖民心 发挥总医院人才技术优势,建立对口帮扶、定期轮岗机制,强弱项、补短板,激活基层运行活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长垣市总医院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深度融合,成立市、乡健康管理中心,扩大免费健康体检人群,启用乡村全覆盖的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重点打造慢性病健康管理和家庭医生两个团队,开展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升健康素养,积极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让群众不生病或晚生病、少生病。 成立市级健康管理中心,开展高血压、脑卒中、胸痛、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防治,全市19家乡镇卫生院、全部村卫生室均启用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初步达到“治小病、管慢病,防大病”的目标。将慢性病药物下沉,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防、治、管、教”四位一体防治模式,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照各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辖区人口总额预付一部分资金给成员单位,余下资金依据村镇两级考核结果、慢性病中心数据对其考核结果进行再拨付。截至2022年6月底,由1049余名医护组建了108个家庭医生团队,常住人口签约343 824人(全市范围内率先把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0~6岁儿童、孕13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产妇、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肺结核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脱贫人员纳入家庭医生签约范围),实现重点人群统一签约、管理、随访,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并组建家庭医生专科指导团队,督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线上签约,提高签约率、履约率,推进防治管结合。结合国家卫生日,组织市直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全覆盖义诊、咨询活动,同时利用网络、公众号、小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科普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按时统计慢性病管理平台基层医疗机构上传血压、血糖检测数据。对平台数据异常患者进行统计登记,及时联系上传医疗机构,了解具体情况,督促村卫生室做好跟踪监测、随访工作。根据省级分配的目标任务,完成两癌筛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