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页面:首页 > 综合施策综合施策

【实践案例101】襄城:县外住院率减少22%,深入推进医共体能力建设初显效!

时间:2023-09-06 11:56:14 点击:
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2019年成立以来,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优化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成效初步显现。据统计显示,2020年,全县参保人员住院较2019年同比减少18910人次,同比减少16%;县内住院病人同比减少13437人,同比减少14%;县外住院病人同比减少5473人次,同比减少22%;县内住院就诊率提升了1.57%,达到80.78%;药品集中带量采购162次,节省资金71.01万元。


微信截图_20230906115737.png


襄城县以入选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为契机,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努力构建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




健全组织,高位推进,为医共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调整加强县医改领导小组,实行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双组长”负责制,把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其次,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管办分开,结合县实际,出台了《襄城县医疗健康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章程》,理清了管办职责。


第三,制定了县医管委、县卫健委、医疗健康集团及成员单位责权清单,落实医共体经营管理自主权,建立了制度保障。县医管委通过定期例会、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及时研究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有效的协同推进工作合力。




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做好医共体建设顶层设计


医共体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深入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医疗机构“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


总体思路是通过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优化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医疗卫生资源和人才“双下沉”“两提升”,形成“小病就近治、常见病慢性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未病共同防”的有序就医格局。



微信截图_20230906115746.png


2019年9月成立襄城县医疗健康集团,由县人民医院牵头,16家乡镇卫生院挂牌医疗健康集团分院,实行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行、同质化化服务。乡镇卫生院院长变身为分院执行院长,分院人员由总院统一招聘、考核和培训。在保持成员单位机构名称、性质、编制、法人资格、职责任务、政府投入、优惠政策“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信息、绩效、药械“七统一”管理,成立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临床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六大共享中心,提供同质化服务,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服务贯通。


通过有效整合各医疗机构资源,协同管理,初步实现了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纵横联动,管理同质化的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健康集团统一布防,定期督导,构建有序的分级防控格局,为该县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筑起了坚固防线。




突出重点,分层施策,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围绕“县级医院看大病、乡镇卫生院治小病、村卫生室防未病”的思路和功能定位,区别提升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在县一级,依托县域医疗中心建设,通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五大中心”建设,中医服务能力提升工作,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全县创建省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7个,县人民医院“五大中心”建设通过评审验收并晋升首批县级三级综合医院,县中医院获评二级甲等中医院,逐步实现了“县强”目标。


乡一级,依托“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通过县医疗健康集团学术讲座、坐诊查房、“院科帮扶”、“名医回乡”、科室共建等“传、帮、带”方式,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截至2020年底,下派专业技术人员346人次,业务指导1175人次,免费培训乡镇卫生院医生54人。并统筹使用800万元抗疫资金,为全县乡镇卫生院建设发热门诊5个、发热哨点诊室11个。2020年,颍阳镇卫生院获评“优质基层服务行”活动推荐标准,茨沟等6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基本标准,初步实现了“乡活”目标


在村一级,依托村卫生室“清零行动”,使全县常住人口800人以上的行政村全部拥有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合格村医。扎实开展“一村一医”医师包村活动,下派医务人员驻村诊疗。利用666万元转移支付资金,为村卫生室购置全自动血压计、血糖仪、健康体检机、心电采集盒、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并为村医办理医疗责任险和安装网络宽带,进一步筑牢了卫生健康村级网底,做到了“村稳”。



狠抓关键,强化支撑,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



区域信息化是紧密型医共体资源共享、同质化管理的技术支撑和根本保证。


2019年11月,一期投资2470万元,建成了涵盖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远程协同服务、互联网线上服务、“健康大襄城”公众服务等共计22个系统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铺设了覆盖县、乡、村三级卫生专网,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实现了基层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为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2020年度,影像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诊断11443例,心电中心完成诊断5778例,医共体内双向转诊病人300多例。




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妥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2020年9月,县人民医院先期牵头5家乡镇卫生院试点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按照“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基本原则,5个乡镇医保资金按人头打包支付给医疗集团统筹使用。

医共体实行县域内住院病人“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为区域内参保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药物,有效提升了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减轻群众就医资金压力。

2020年,全县参保人员住院较2019年同比减少18910人次,同比减少16%;县内住院病人同比减少13437人,同比减少14%;县外住院病人同比减少5473人次,同比减少22%;县内住院就诊率提升了1.57%,达到80.78%;药品集中带量采购162次,节省资金71.01万元;医保试点按人头打包支付医疗健康集团资金略有结余,全县医保资金收支总体持平,有效遏制了医保资金连年超支的势头。

县域内卫生健康整体工作初步达到了医疗机构“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医保“保疾病”转向“保健康”的实质性突破,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逐步形成。


微信截图_20230906115755.png



目前,襄城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整体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在财政保障、组织架构、人事制度、医保支付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下一步,根据全省、全市卫生健康大会精神,着力做到“五个坚持”,为全市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路先行。




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着力夯实医共体建设的政治根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部署,以党的建设高质量促进医共体的高质量建设。成立医共体党委,将乡镇卫生院党支部纳入医共体党委管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院长负责制,健全党委集体决策机制,把握医共体发展方向和大局,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和医德医风建设,推进医共体健康稳定发展。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着力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依照《襄城县卫生健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强化政府在制度、规划、投入、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在确保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的前提下,完善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和医疗设备购置投入,把握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有利时机,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健康襄城整体水平。


三是坚持效益优先,着力发挥医保资金杠杆调节作用。加快出台医保资金按人头打包支付改革相关政策,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医保部门的监督考核作用,考核结果与质量保证金返还、医保费用年度结算和医保资金拨付等挂钩,确保医共体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四是坚持机制创新,着力深化人事编制薪酬制度改革。探索乡镇卫生人员在编制总量控制下,在县域内统筹使用,用好用足空余编制。落实医共体在人员招聘、岗位设置、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自主权。探索建立“县招乡用”、“乡聘村用”等人才引进机制和促进人才下沉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实行医共体和成员单位负责人年薪制,全员岗位工分制等薪酬制度改革,激发医共体活力。


五是坚持权责统一,着力建立医共体利益联结机制。全面落实医共体“七统一”管理,明确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责、权、利关系,通过医保打包支付风险共同担、上下转诊病人分层治、远程诊疗患者共同看、基本公卫县乡共同干等工作方式的改革,构建医共体内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利益联结机制。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8888888888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嘉悦广场4号楼1807  邮政编码:100162
京公网安备 8888888888号

微信公众号
技术支持:创世网络 版权所有: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