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页面:首页 > 综合施策综合施策

【实践案例143】景东县:“2333”工作法推进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取得实效

时间:2023-09-12 14:16:04 点击: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自2019年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以来,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运行管理、完善诊疗模式、建立考核约束机制入手,逐步形成了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实效。


微信截图_20230912141644.png

聚焦“2个坚持”确保医共体建设“推得开”


景东县始终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摆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

坚持一盘棋推动。构建起县委统揽、政府主导、卫健牵头、部门联合、医疗机构实施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推动机制,先后出台《景东彝族自治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景东县人民医院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实现医疗、医药、医保联动高效运行。
坚持一体化管理。建立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县中医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为辅助,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共体,实现所有医院一体化管理,真正从“各自为政”变为“一家人”,并逐步形成分级诊疗、合理诊治的就医新秩序,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2021年达96%。

建立“3个机制”确保医共体体系“转得快”


全力构建“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三点三片区一中心”管理机制。按照“九个不变”“十个统一”原则,对全县13个乡(镇)医疗卫生资源实行以县、乡、村为点,川河沿线、东边、西边乡(镇)为片区,县级为中心的“三点三片区一中心”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建立人才互动激励机制。根据2017年人社部发布的《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提出了“两个允许”。景东县有效落实“两个允许”机制,即: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 据景东县卫生健康局反映,医共体成员单位在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医务人员待遇也得到相应提升,景东县医共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平均绩效每年以8%增长,2019年分院(16家)发放绩效2516万元,2020年发放2723万元,2021年发放2984万元。推行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绩效工资与医共体建设指标、收治病人疑难危重程度等挂钩,与药品、耗材、检验、检查等脱钩;落实村医到龄退出机制,为村医缴纳养老保险,解决村医后顾之忧;创新人事制度管理机制,按照“关系不变、双向流动、县管乡用、乡管村用、能进能出、上下互动”的原则统筹调剂分配和使用,医共体内人员招聘和内部调配实行统一管理,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内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县级医院疑难复杂危重病处理能力、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处理及慢病管理能力持续提高,实现了从“强县级”到“强县域”转变。2019年以来,下派帮扶指导基层400余人次,分院上派进修学习80余人,组织各级各类培训150场,下派人员所有费用由总医院承担,选派进修学习人员费用全免,进一步提高了各分院疑难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能力及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医保按人头打包付费管理机制。按照“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基本形成管理、服务、利益、责任共同体,有效发挥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益。严格落实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实现基层卫生院能够引进新设备、医共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待遇提升的多赢局面,2020年医共体内医保资金结余468万元,2021年结余1553万元。

强化“3项措施”确保医共体建设“建得强”


按照医共体上联、自强、下带的工作要求,推动医共体建设由“强县级”向“强县域”转变。

强化中心品牌。引进省内三甲医院20余个专家工作站到县级医院落户,通过专科联盟、专家指导、名医带教、院内义诊等方式,开展与县域医共体成员医院的帮带合作,牵头单位县人民医院着力巩固二甲医院评审成果,持续抓管理、促提升,成功完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9大中心创建及认证,VTE防治中心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单位,成为县域医疗中心品牌。
强化龙头引领。充分发挥龙头医院引领带动作用,选派中层领导担任各分院院长、业务副院长,选派21名临床一线对应发展专业的业务骨干到16家乡镇卫生院长期蹲点“传帮带”,采取下沉专家坐诊、教学查房、临床带教方式,从指导、评估、整改、考核等方面不断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扶持与管理,有力带动乡镇卫生院业务融合发展和县乡同质化管理,推行“病人不动专家动”理念,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12个乡(镇)卫生院达到省级甲等卫生院标准,文井镇中心卫生院达到国家甲级卫生院标准,成功创建为社区医院,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报表扬。在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中医馆),实现了县域内中医诊疗县、乡、村全覆盖,基本建立全县多层次、广覆盖的中医药服务网络。2019年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收入916万元,占医疗业务收入的9.08%;2020年达1313万元,占医疗业务收入的13.4%;2021年达1566万元,占医疗业务收入的16.46%。
强化诊疗能力。以医共体总医院、中医院为依托,每年向16个分院派驻中西医骨干任业务副院长,通过技术支援、义诊活动、双向交流、业务培训、指导带教等方式建立“派下去、送上来”的人员互动机制,做到“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有效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发展格局。

实现“3个目标”确保群众就医“评价好”


紧紧围绕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好病、少生病”目标,着力构建合理有序的就医新格局,医疗服务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一是降本。扎实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药品耗材价格,2021年共参与4次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涉及533个品种。通过集中带量采购,药品价格降幅达50%,群众就医用药成本明显降低。
二是提质。将医疗费用结算和清算明确划分,县域内医疗费用、县域外统筹区内医疗费用、统筹区外医疗费用、零星医疗费用,化繁为简,确保各项医疗费用及时拨付到位;将特、慢病门诊审批移交县级两家公立医院组织审批,便于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交申请资料以及医院灵活组织专家组进行审批,符合条件患者出院即可办理特、慢病门诊补助申请;开设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转诊转院手续办理服务,将转诊管理交由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机构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办理上转或下转,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
三是增效。医保资金打包支付给医共体后,秉承“结余留用、超支自负”的原则有效激励医共体医疗机构由原来的“做大收入”转向“合理控费”,将更多精力和资金用于疾病预防、健康管理,持续做实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落实好慢、特病门诊待遇,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着力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切实提高群众身体素质。2021年县域内医共体住院费用增长率为﹣5.79%,较上年同期下降13.88%,城乡居民次均住院费用人均降低上百元,乡村群众医疗费用支出大幅下降,人民群众就医的获得感 、幸福感明显提升。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8888888888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嘉悦广场4号楼1807  邮政编码:100162
京公网安备 8888888888号

微信公众号
技术支持:创世网络 版权所有: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