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页面:首页 > 综合施策综合施策

【实践案例150】韶关市:“四项举措”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时间:2023-09-12 16:50:52 点击:

自启动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工作以来,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决策部署,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微信截图_20230912165217.png


曲江区医共体建设多措并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区人民医院开展Ⅲ、Ⅳ级手术4000多台,占比50.59%,抢救成功率达90%,医共体牵头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2022年1-6月份县域内就诊率为88.31%,同比2021年同期增长8.9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518536,同比2021年同期增长27.56%;双向转诊率增长66.25%;全区总诊疗量增长118994人次,总住院量增长为3610人次。


高位推动,统筹谋划,构建改革新体系


强化政府主导,健全治理体系。高规格建立由区委书记任主任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由区长任主任的医共体理事会,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社会办医优势,将区级民营医院纳入医共体建设,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建共享。构建“1+7+6”医共体架构,成立“1个医共体总院”统筹实施医共体总体发展规划,设立“7大职能部门”对医共体内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绩效等七个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远程影像、远程会诊、消毒供应、全民健康等“6大中心”推进医疗资源共享、同质,实现医共体内“一盘棋”运作与发展。


优化管理模式,畅通运行机制。实行医共体内唯一法定代表人,由医共体总院院长担任医共体各成员单位(除民营医院外)唯一法定代表人。将医共体成员单位的部分管理权、经营权、人事权和分配权统一到医共体总院,加强对医共体运行情况的综合监管和绩效评价,实现由“保姆式”管理向以指导、监督、考核为主的行政化管理转变。探索推进医共体总院院长年薪制,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绩效考评实施方案,考评结果与院长聘任、绩效工资等挂钩,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激发医共体运行活力和发展动力。


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实现基层新突破


推进学科建设,增强综合实力。区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医院,与省级三甲医院结成医联体,专家团队定期开展医疗帮扶,成功创建胸痛中心和脑卒中中心,骨科、泌尿、心血管、皮肤等学科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实施精准帮扶,提升基层能力。制定医共体内“组团式”医疗帮扶方案,根据医共体各基层分院的毗邻情况、服务人口数量、机构设置、服务能力和疾病谱等情况,将区医共体内10家基层分院划分为3个片区,由3家区级医院牵头为基层分院制定“一对一”的帮扶方案,有针对性地派出医疗技术团队下沉基层开展专家门诊、业务查房、手术治疗、临床教学、处方点评等医疗帮扶,深度参与基层分院管理与学科建设,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2022年以来,大塘镇分院成功开展首例剖宫产术产下“医共体宝宝”,实现了该院10年来手术分娩“从0到1”的突破;樟市镇分院成立骨科、创伤外科小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余项,业务培训50多场,各类手术100多台,同比增长了5倍多,实现Ⅱ级手术“零”的突破,带动基层医疗卫生特色专科、重点学科迅猛发展,群众满意度达96%,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落实双向转诊,强化上下联动。在基层分院设立医共体“联合病房”和“双向转诊病房”,组建由区级医院中高级职称专科医生和基层卫生院全科医生共同组成的专科团队,为基层患者提供联合查房、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连续诊疗服务,形成“总院+分院”“全科+专科”的协同管理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让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逐步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就医格局。


推动信息共享,提高服务效率。建立医共体“6大中心”,常态化为基层分院提供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业务教学、临床检验、医疗物品消毒等服务,实行医共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形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的分级诊疗新格局,提高基层医疗服务均等化、同质化、一体化水平。在基层分院推广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公共卫生路径智能化信息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强化医疗服务和居民健康数据监测。着手建立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共同使用、信息互联互通的临床医疗信息系统,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百姓就医更加省时、省力、省心。


医防融合,协同管理,谱写健康新篇章


健全慢病防治体系,提升健康管理水平。以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医共体总院建立全民健康管理中心,医共体牵头医院设立慢性病管理部门,乡镇卫生院设立慢性病管理科,将村卫生站纳入辖区乡镇卫生院管理,建立区、镇、村三级慢性病防治网络。组建由区级医院专科医生为技术支撑,基层全科医生为依托,乡村医生兼任健康指导员为延伸的医共体慢性病管理团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分级、分类、分标、分片管理服务,逐步形成“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的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例如,开展“糖网筛查”,为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视网膜病变筛查和跟踪随访服务,实行“一人一档案”健康管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受到了基层群众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近三年来,完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8418人次,其中转至上级医院接受针对性治疗的R2及以上人群561人次,有效降低糖尿病致盲风险,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


构建医防协同机制,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着力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区和国家慢病示范区,积极申报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防协同试点。在全区110个村、居委会挂牌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建立由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站和公共卫生委员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信息互通的医防协同管理机制,做实做细健康筛查、健康干预、健康管控、健康宣教、传染病监测等健康管理服务,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络,打通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改革机制,盘活资源,激发人才新动能


实施“人才强医”,注入“源头活水”。创新基层“人才池”管理模式,在编制总量内,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实行“县招县管镇用”。通过基层人才引进计划、“丹霞英才”公开招聘、订单定向医学生委托培养计划等模式,不断提升引才效率,2019年以来,曲江区共引进医疗卫生技术人才169名、“丹霞英才”40名,储备本地户籍医疗卫生人才14名,基层人员在编率由原来的62%提高到87%,有效充实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力量。


创新管理机制,释放人才活力。全面落实基层医疗机构“两自主一倾斜”、“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等人事薪酬改革政策,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绩效分配制度,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正向激励作用。“化零为整”统筹优化基层岗位设置,协调人社部门重新核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岗位数量,新增正高级岗位9个、副高级岗位39个、中级岗位28个,有效破解了基层岗位设置不合理、中高级岗位不足的难题,实现基层正高岗位“零”的突破。制定医共体岗位设置方案和竞聘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基层岗位竞聘,共105名人员实现岗位晋升,“人才池”管理趋于合理化,有效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全方位打造一支“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8888888888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嘉悦广场4号楼1807  邮政编码:100162
京公网安备 8888888888号

微信公众号
技术支持:创世网络 版权所有: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