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页面:首页 >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实践案例105】新都区:中医药适宜技术100%下沉村级的“新都探索”

时间:2023-09-06 15:02:19 点击:
2019年,成都市新都区被批准为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组建了包括区中医医院医共体在内的三个医共体。新都区中医医院医共体积极探索,依托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新都模式”,按照“45321”工作思路,逐步建立起中医特色突出的县域医共体。2020年双向转诊人数较2019年增长48.4%,医共体内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在2020年达到41.9%。



微信截图_20230906150328.png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医共体自2019年底启动,在“新都模式”建设成果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共体建设路径。

坚持“4个原则”,确保医共体建设方向正确


新都区中医医共体坚持党建引领、中医特色、资源下沉、群众受益四项原则,确立正确的医共体建设方向,全面落实医共体建设。


● 坚持党建引领的原则。一是成立医共体领导小组。由牵头及成员单位党委书记、院长担任主任,下设15个职能管理部门,各部门全力以赴,梳理流程,建章立制。二是成立区中医医院片区综合党委,增强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能力,推动党建工作与改革事项同步推进、同步实施。

● 坚持中医特色的原则。牵头组建“新都区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心”,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 坚持资源下沉的原则。健全人员下沉机制,“请进来”并“送出去”。创新人员“一对一互换交流”模式,执行人才顶岗使用制度,缓解基层人才不足与服务能力需要提升的矛盾。

● 坚持群众受益的原则。切实回应群众的需求和关切,让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不断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建设“5个中心”,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为促进区域医共体内资源共享,提高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新都区中医医共体建立了以下几个中心:


◆ 消毒供应中心。与新都区20家基层医疗机构及诊所签订服务协议,建立14个工作流程,解决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问题。


◆ 药事管理中心。统一以基药为主导的药品目录,保障患者就医用药的连续性。制定中药质量控制措施、方法,指导中药房建设。


◆ 远程会诊中心。为患者完成病例分析、病情诊断、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2020年远程会诊共计323人。


◆ 医学培训中心。建立培训师资队伍,遴选适合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工作、适合群众需求的适宜技术,向全区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开通全国中医药适宜技术网络视频平台新都分中心,发放学习卡300余张。2020年,共计开展培训97次、209学时,共3970人次参加。


◆ 新都区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心。由新都区中医医院牵头,全区1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组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是推行“八统一”,即中医科、中药房、治未病工作室统一建设标准、管理制度、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特色疗法、标识标牌、信息管理、绩效考核。二是创新用人机制,实行中医药人员“区管镇用”管理办法,打通人才下沉新路径。三是促进“医防融合”。梳理6个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的操作流程、规范、内部质控及绩效评价方案。四是探索建立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体系,为我区城乡居民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落实“3个强化”,因地制宜做活做稳成员单位

 

根据中医医共体发展规划,全面落实中医专科建设,中医药与公共卫生、家庭一声签约服务,稳步推进医共体建设。


强化中医专科建设。根据成员单位发展方向,采取“牵头科室负责、多科协作”的模式,建立专科联合病房及名医工作室,有针对性地提升专科专病诊疗能力。

强化中医药与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度融合将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全科医生+专科医生”的签约服务模式,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配备1名中医师或能开展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设置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有偿服务包。

夯实“2个支撑”,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通过建立“互联网+”智能化中医医共体平台,以业务整合为切入点,实现业务、管理同质化,最终实现业务一体化、绩效考核一体化,成为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

◆ 夯实信息化支撑。一方面,医共体内统一建设业务系统,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另一方面,统一打造中医智能医共体,包括中医电子病历、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等中医医共体平台,及加强医院统计分析和运营管理的分析平台,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 绩效考核支撑。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充分调动医共体建设的内生动力。

实现“1个目标”,龙头强、基层活、乡村稳


通过医共体建设,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及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镇”。


龙头


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2020年,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医疗服务收入、中医适宜技术收入、中药饮片收入等均有提升。(详见表1)


微信截图_20230906150348.png

学科建设再上台阶 2020年,医院成功创建1个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3个成都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成都市重点专科。神经内科被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批准成为卒中中心。

科研工作取得佳绩 2020年,医院有省级课题11项、市级课题2项立项,有12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一项进行成果转化。

基层

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新都区1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中医科,建成8个市级示范中医馆。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到33.55%,较2018年增加13.68%。全区推广应用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达30项。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等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2020年区中医院帮助成员单位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共22项。全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年中医药业务量均较2019年提升。(详见表2)

微信截图_20230906150357.png


“上下联动”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以信息化为基础,完善医共体内双向转诊流程,2020年双向转诊人数较2019年增长48.4%。


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效显著 成员单位在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第三方考核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2020年,医共体内常驻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41.9%。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较2019年提升。(详见表3)



微信截图_20230906150404.png



通过新都区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心的建设,2020年新都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较2019年有较大幅度提升。(详见表4)



微信截图_20230906150411.png


乡村稳


全区233家村卫生室(站)均配备至少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平均配备中医诊疗设备4类以上。100%村卫生室(站)能够规范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区建成45个标准化中医角。


下一步,新都区中医医共体将以问题为导向,不断畅通机制、打通流程、流通人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让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就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促进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8888888888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嘉悦广场4号楼1807  邮政编码:100162
京公网安备 8888888888号

微信公众号
技术支持:创世网络 版权所有: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