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页面:首页 >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实践案例115】璧山:推进“四个共同体”建设 提升基层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时间:2023-09-07 15:58:46 点击:
重庆市璧山区通过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模式,建立由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牵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的两大健康共同体体系,落实“强基层、保基 本、建机制”总要求,围绕体系建设、结构治理、共建共享及两个允许,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

 
2020年,全区区域内就诊率达92.62%,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0.71%;全区人均期望寿命达78.1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3.94%, 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与改革前同期比较,全区1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 次、医疗业务收入、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水平分别提升9.1%、 14.8%、25.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微信截图_20230907155926.png
 

围绕体系建设,建立责任共同体

 
 由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统筹推进医共体建设, 主要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改革工作。区级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各司其职,推动改革落地。
 
 建立“1+N”的政策保障机制,以«璧山区关于推进健康共同体“三通”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蓝本,制定完善细化配套措施,打好政策补丁,确保改革有制可循。截至2020年底,已细化配套政策文件13个。
 
 区人民医院与重医一院合作办医,区妇幼保健院与市妇幼保健院建立远程诊疗合作,并与市儿童医院建立西部儿科联盟。全区实施医疗机构集团化管理新模式,以区医疗卫生事务中心为平台,建立“2+16+n”的紧密型医共体服务体系,即以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龙头,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覆盖辖区所有村卫生室,并明晰责任义务。
 

围绕结构治理,打造管理共同体


落实人才统筹管理。建立“区管镇用、镇管村用”用人机制,统筹3家区级医疗机构50名人员指标,分年度派遣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至少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定专业技术“岗位评定”总额78个,实行动态管理。2020年,区级“下派”68名高级职称专家、业务骨干、新进人员到基层服务,基层“上挂”50名人员到区级医疗机构进修培训。
 
实施财务统一管理。整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医疗收入、财政补助资金、设备采购和房屋维修切块资金等构建集团统筹发展“资金池”,累计统筹资金7037.92 万元。进行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建设、3家“美丽医院”建设、9家数字化接种门诊建设。建立技术服务协作资金池600万元,用于人员上挂下派、远程诊断、会诊、药学服务等支出。
 
统筹物资设备管理。针对本地区高发的高血压、糖尿病等10种慢性病,制定出143个常用药品品规清单。投入1223万为基层 配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R 等医疗设备,建立设备清单台账,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集中管理。
 

围绕共建共享,搭建服务共同体


■ 实施“医通”精准帮扶。由61名业务骨干组成17个医疗团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一对一”精准帮扶,促进优质医疗服务下沉。两大帮扶医院累计下派帮扶人员905人次,开展专项技术帮扶610例次、医疗查房548例次、指导开展新技术152项次、教学培训讲座128场次。通过帮扶,1家卫生院接受“甲级”乡镇卫生院市级评审;3家卫生院分别在ICU 专科、口腔科、呼吸科建联合病房,4家卫生院在中医理疗业务方面实现“从无到有”;3家卫生院中医专科诊疗收入同比上升100%以上;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6项。
 
 落实医疗同质化服务。完善全区医疗质量质控体系建设,31个区级质控中心累计推广适宜技术25项,举办质控相关管理、技术、学术培训及技能比赛46次,质控督导86次,促进全区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完善双向转诊制度,落实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优化转诊流程,保障门诊号源供应,全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普通号源占比达61.24%。
 
 推进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投入317万元完成区域影像中心建设,2020年开展远程会诊507例;规范建设数字化接种门诊9个;投入98万元完成全区中医馆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中医电子病历全覆盖,中医健康诊疗信息平台开展远程会诊342人次。
 
 促进医疗公共卫生双融合。建立“1+1+N”(即1个上级专科医生、1个基层全科医生、N 代表团队里 的护理人员、公共卫生人员、乡村医生或计生专干)的精品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48个,以重点人群为重点,做实做细签约服务。全区累计签约21.2万人,在家且有签约意愿的计生特殊家庭及建卡贫困户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履约率100%,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全区人均期望寿命达78.1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3.94%, 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围绕两个允许,构建利益共同体

 
增核全科医生岗位补助,有收支节余的机构最高可提取60% 用于绩效发放。全区建立“1+15+N”绩效管理制度(即:区级制定1个绩效考核总方案,1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案,对有针对性的项目工作制定多个细化的考核子方案)。按照“收支结余月兑现、跟踪考核季兑付、综合评价年清算”的原则,统筹兑现绩效薪酬。设立“院长基金”,并参与单位节余再分配,根据考评情况兑现院长绩效,提升医院管理者积极性。

与改革前同期比较,全区1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医疗业务收入、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水平分别提升9.1%、 14.8%、25.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京ICP备8888888888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嘉悦广场4号楼1807  邮政编码:100162
京公网安备 8888888888号

微信公众号
技术支持:创世网络 版权所有: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